十八拦刀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?

2025-06-29 11:03:29
推荐回答(1个)
回答1:

十八拦刀相传为汉代东方侠士的家传,后世经“刀尊腕子王”王三拜同乡张大歧为师习拔步捷形拳,而将此刀法带入滑掌门,后凡入门习练拔步捷形拳法者,均承继此刀法。

张大岐,又名张大奇,在《拔步捷形拳谱》另卷记载:“宗师张公大奇,自立滑掌拳门,授门徒王瑞亭,字义林,号王三。我公三爷尽得其法,又以祖上侠士伹传汉季十八拦刀法融汇滑掌门,一拳一刀熟玩进退,得心应手,奥妙无穷,实为神鬼莫测之技矣。王公三爷传之于山海郭氏襄伯兼夫兄弟二师,郭氏二师传之于河间邹廷兰、石门黄庭彦,邹、黄传之于王子庚,此家传密友之技传不多人。”

由此得知,十八拦刀是“腕子王”王瑞亭,即王三的祖上家传。他从师张大奇习练拔步捷形拳后将此刀法带入滑掌门。后拔步捷形拳传人都习练此刀法。伹传,是指王三祖上以笨拙的方法将此刀传承下来。

另在王子庚的《拔步捷形拳谱》中记述:“汉季王公传其式,后郭氏以牙文演之成谱。原欲以图式记之,尚烦绘画,未易成帙,且图尤须谱,乃费注解,字数繁多不便,今妄拟三十六字,逐字定名,俾学者易识,不失本来面目。这是郭氏刀谱的由来。

原刀谱;第一刀起式;童儿捧剑,首字:白猿摘果,力字:探海套月,牙字:右藏刀,文字:进步前劈刀。”

原刀谱不便记忆,也难详其刀法互变之技。这些是郭氏将十八拦刀用字成谱的用意与原由,由此得出,十八拦刀法共有三十六式,王三传授二郭,经二郭将原刀谱以牙文字化,以便记忆习练。

刀谱中又记述:“三十六式变幻,其神技然未得师传按谱寻思,终不了亮。谱另录别卷,如第一刀,首、力、牙、文。当时名震一时的武术名家、纯阳道人为此刀谱作序;一十八路鬼神惊,三十六式蛟龙舞。小刀砍破大乾坤,此法不传已千载,雪刃霜锋未全改。”

十八拦刀是古代古短兵器唯一的一套用牙文记述下来的刀法,有极高的研究价值。由记载也可见此刀法的不同寻常,它可称刀法中的极品。